编者按:5月10—11日,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在洛阳召开,张桃林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期间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肯定了体系建设以来在支撑产业发展、引领技术创新取得的成效,要求把握体系独特定位,谋划好体系“十三五”重点任务。现将张桃林副部长在全国农业科教工作会议上关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专题讲话印发,请各地区、各有关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张桃林副部长在2016年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
关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专题讲话
(2016年5月10日)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一件大事,是农业科技管理的一次重大创新。今天,50位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总结过去的工作,谋划“十三五”重点任务,很有意义。目前80%的省份也按照体系模式建立了地方创新团队。刚才,邓秀新校长就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升柑橘产业竞争力做了发言,讲得非常好,我都赞同。今天晚上还要座谈交流,希望大家关心体系建设、支持体系发展,将其融入到整个农业科教工作当中,彰显桥梁纽带和中枢作用。借此机会,我就体系工作强调几点。
第一,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成效显著、贡献巨大
农业部、财政部启动实施50个体系建设工作8年来,体系在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推动了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通过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凝聚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引导农业科技创新要素向农业生产一线聚集,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是促进了生产方式重大变革。体系在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还把其他科技计划研发的成果,包括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装备,及时在农业生产中进行转化、应用、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8年来,体系研发的900多个新品种、35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110多个新产品新装备,已经或正在改变许多产业的生产面貌。例如,柑橘体系针对甜橙供应期短的问题,研究集成了苗木繁育、配套栽培、品种留树保鲜、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甜橙9个月鲜果供应,彻底改变了柑橘产业传统生产方式。二是提升了产业市场竞争力。体系针对一些产业对外依存度高、品种国产化率低的薄弱环节,推进品种改良和品牌创建,推动北京鸭、南阳牛、巴美肉羊、京欣西瓜等一大批国产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蛋鸡体系培育的国产蛋鸡品种市场占有率从30%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摆脱了对进口品种的依赖。三是扶持壮大了一批传统特色产业。体系支持了谷子糜子、燕麦荞麦、大麦青稞、芝麻、胡麻、向日葵、蚕桑、甜菜、麻类、兔、蜂等具有传统优势的小作物小品种,稳住了研究队伍,停滞多年的研发工作也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有力推动和壮大了这些特色小产业。
(二)推动了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一是产出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8年来体系共取得130项标志性成果,“十二五”期间农业领域2/3的国家奖成果是由体系人员研发和推广的。如花生体系选育出了国际上油酸含量最高的花生新品种,油酸含量高达77.80%,油酸与亚油酸比值高达12.30,比传统品种提高了10倍。二是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8年来体系研发的品种和技术占农业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一半,被企业采用新工艺593项,有力地推动了产业技术升级。例如,鲆鲽类体系构建了以“装备工程化、技术精准化、养殖集约化、管理智能化”为核心的工业化养殖模式,加速了鲆鲽类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模式的升级。三是强化了产业基础性工作。体系建立了50个产业112个农产品种类的种质资源、审定品种、病虫草害、土壤肥料等科技基础数据库,建立了成本收益、市场价格、农产品贸易等产业经济基础数据库,持续开展数据收集和整理,构建产业基础数据库平台,为分析产业发展趋势、服务生产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三)支撑了政府决策和应急服务。据不完全统计,50个体系源源不断地向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提供了政策建议、调研报告、咨询报告等多达4566份,这些针对性强、接地气的意见建议,推动了重大政策出台,提高了决策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国家队”作用。例如,11个畜牧体系为编制“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确定畜牧业年度重点工作方面提供了重要意见建议。罗非鱼体系先后向广西自治区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促成2011-2013年广西区财政投入1.5亿元,使得罗非鱼养殖业成为广西水产支柱产业。在应急服务方面,体系专家参与农业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服务逾2万人次,提出各类应急预案和技术解决方案近1000个,形成灾情调研报告300多份,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10余起,完成了大量农业灾害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任务,增强了科技服务能力,降低了损失。
(四)创新了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体系在不触动现有行政管理框架下,通过机制创新,探索了符合农业科技自身规律的管理运行模式。在科研任务形成机制上,按照任务来源于生产的要求,形成了“自下而上”的任务来源模式、“自上而下”的任务委托模式,体系人员既能“下得去”,主动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研;又能“上得来”,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凝练研究课题和方向;还能“坐得住”,深入研究,形成可推广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协同创新上,体系按照产业链各环节搭建了不同学科、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农业科技联合协作的大平台,不同体系之间也建立了横向协作的机制,改变了以往农业科技资源分散低效,各自为战的现象。在考核评价上,体系引入技术用户评价机制,使专家测评和用户评价相结合,形成不唯论文,不唯报奖而注重应用效果、真正服务产业发展的农业科技评价新机制。
去年,中国科学院第三方评估中心开展了体系建设的绩效评估,认为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项重大管理创新,是促进农业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全国范围内农业科研协同创新内生机制的成功探索。体系的建设成效也受到科技界、产业界和基层推广人员的充分肯定和广泛称赞。
第二,准确把握体系定位
实践证明,体系的定位符合我国农业实际和农业科技发展规律,作用独特,不可替代,并与科技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是一致的。
(一)体系建设符合农业科研规律性。农业生产周期长、区域性强、技术制约因素复杂,农业科研的特点和内在规律必然要求以长期稳定支持为主。体系改变了以往科技计划过度竞争、支持周期短的投入方式,通过中央财政持续支持,稳定了经费支持、稳定了研究团队、稳定了研究方向,使得体系专家能够更加安心、静心、潜心开展研究,更有利于出好成果、大成果。
(二)体系的组织构架和运行方式具有独特性。体系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系统中是独特的,与世界各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相比也是独有的。一是体系设置涵盖了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涵盖了全产业链。体系以50个主要农产品为单元,进行布局和结构设计,涵盖了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的全产业链条。二是科技力量配置实现了多学科融合。体系以产业为主线,通过设置育种与种子种苗繁育、病虫或疫病防控、栽培与土肥、产后处理与储藏加工、机械与装备、产业经济等功能研究室以及综合试验站,遴选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有效实现了上中下游联接、多学科融合。三是建立了以需求为导向的任务形成机制。体系始终瞄准产业突出问题,从生产中凝练科技任务,加快产业技术研发,形成全程技术研发解决方案,推动研究成果快速落地。
(三)体系强化了科研、推广、培训三大系统的衔接性。过去科研、推广、培训三大系统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中间缺少形成“一体化”的连接机制,而体系正好发挥了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功能,健全了科技一体化,健全了科技创新链,补齐了“短板”环节。体系一方面加速已有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另一方面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及时响应,凝练课题,为国家其他科技计划立项提供依据。因此,产业技术体系上与国家的科技计划,下与农技推广、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连接在一起,发挥了整体的功效。
(四)体系在支撑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农业产业发展具有脆弱性,易受自然灾害、市场、消费、政策等多方因素影响,体系为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其他的科技计划解决不了的,包括推广体系也不能完全解决。一是应急服务。体系打造的专家团队,在重大灾害和重大突发性事件中,能够做到提前预判、及早发现、及时到位、应对有力,成为产业科技“突击队”、应急服务“特别行动队”。二是决策咨询。体系聚集了一批学术水平高、精通产业、学术界和产业界都认可的专家,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农业产业咨询的独特“智库”。三是基础支撑。体系对50个产业基础数据进行长期监测、观测、评价、分析,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变化趋势,为确定科技攻关任务、推动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
(五)体系建设与科技改革方向、目标要求具有一致性。科技体制改革的总要求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中央64号文件主要解决科技项目聚焦不够、资源配置碎片化的问题。体系8年来的实践遵循了改革的要求,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一是符合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的改革要求。体系建立了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全链条、一体化组织模式。二是符合协同创新的要求。体系打破部门、区域界限,集聚了一批高水平专家,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开展大联合大协作,解决产业发展的大事、难事。三是符合机构和人员分类评价的要求。体系把促进产业发展作为首要标准,建立了不唯论文、不唯奖励、注重成果落地的考评机制,与当前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和人员评价改革相一致。
第三,谋划好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今年是体系新老交替和调整的关键一年。当前,体系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是要做好体系顶层设计,优化调整体系结构。经过8年的建设运行,体系上了台阶,到了一个新的起点。要坚持体系的独特定位,积极争取财政加大对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优化“十三五”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布局,遵循“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在现有50个体系基础上进行适当扩充、内部结构优化和人员调整,确保体系顺利过渡,内部力量可以不断更新,营地要建得越来越坚固,形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二是要凝练设计好体系“十三五”重点任务。在制定“十三五”重点任务中,要充分发挥体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进一步强化体系间和体系内、体系与其他科技计划项目之间的协同攻关。进一步发挥体系在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问题中的骨干作用,尤其是在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调结构转方式”及农产品消费需求和质量安全等方面,体系要进一步聚焦,集中发力,重点突破,力求实效。
三是要健全和完善体系运行机制。坚持和完善稳定支持机制,使得科研人员能够稳定科研方向、专心研发、全身心投入体系工作。建立和完善体系联合协作机制,增强体系内部的协作交流,充分发挥体系多学科联合作战的优势,探索体系间的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任务形成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在认真分析产业需求的基础上,明确技术路径,确保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为国家科技计划立项遴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坚持不唯论文奖励、注重成果应用的评价导向,创新考核评价模式,实行体系人员的动态调整,提高创新效能。
四是要实施好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这是我部今年重点工作。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编制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实施方案,基本思路是:以大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为目标,面向主要企业或重点区域,着力解决制约节本、增效、增产、安全、提质和循环发展等重大科技问题,切实提升产业竞争力。这一行动,目前涉及到16个体系,将来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到其他体系,希望各位首席科学家认真落实农业部党组要求,组织本体系的专家们积极投身到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中去,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016年,体系工作头绪多、要求高、担子重、责任大。希望各位首席科学家团结带领全体系专家一道,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农业科技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送:部长、副部长、部党组成员,总农艺师、国家首席兽医师(官)、总畜牧师。部机关各司局、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